东校区16级薛硕
七月,在狂风骤雨的洗礼下,北京饱经风霜的石板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映着远处的高楼大厦。在正中校友的带领下,我有幸来到了民俗与现代风气并存的首都北京游学。纵使天气炎热,也无法阻挡我们探索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城市的热情。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公认的一流大学北大与清华。人们说,北大是一首诗歌,清华是一篇论文。清华的化工实验室坐落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不像其他建筑一样被植物覆盖着,这栋实验楼更加的淳朴、清洁,使人感受到科研人士们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进入大楼,首先看见的是“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几个金色的文字,他们仿佛在诉说着中国近代以来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更让每一个科研人士感受到自己使命之重大。徒步到校园中最古老的地段,清华学堂、清华园等等经无数风雨洗礼的建筑围绕着绿茵茵的草坪。被绿叶隐藏的图书馆仿佛在这尘世之外,远离喧嚣。
清华不远处就是北大,从西门进校园,这里应该是正门,最古老的北京大学的牌子就挂在这里,过去叫燕京大学吧。这里进校,可以看到北大最漂亮的景色树木、垂柳、草地和未名湖,以及湖边的博雅塔,还有石坊船。这一带是北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一片校园,建筑古香古色,许多建筑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保存完好,现在还在用着。外面是古色,里面已经是现代办公楼了。沿着这一带散步,树木参天,林间小道,可以看到北大树立的几个最具思想特色的人物塑像,《堂·吉柯德》的作家塞万提思的雕塑。再有,就是北大最早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北大是思想最开放的地方,学术思想自由,因此当我们看到居然塑有写作《堂·吉柯德》而出名的作家塞万提思的黑色雕塑时,更是让人相信这种自由学风的感觉。深入走进这两个校园让我体会到,一个校园、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古老特色,才有不同与人的内涵,才有令人向往和回味的东西。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科技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历史展厅全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革命道路的曲折而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中国正在变得强大。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身为中学生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身为正中学子,更要继承明德笃学、强身报国的精神。
最后一天我们进入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宏伟气派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风格,无处不体现了我们中国传媒近代发展之迅速。回想从前,从飞鸽传书到电报,再到今天普及的有声传媒。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结晶之一,他让我们见识到了电视荧幕背后真正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叹中国全面发展之迅速。
为期三天的游学之旅圆满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更要感谢北京校友会成员们的无私陪伴,让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正中校友会力量的强大,在这里献上诚挚的感谢。
2017年7月13日